四面山人文地理千年古观的由来

千年古观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4-01-01作者:四面山来源:四面山

一、朝源观的由来

名山出名刹,地处插旗山的朝源观,犹如四面山的一颗灿烂明珠,在大山深处熠熠闪光。它深奥而神秘的宗教文化与宏伟而精致的古建筑交相辉映,给四面山的神奇和美丽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总面积6800平方米的朝源观为杨道人所建,落成于北宋建隆年间,而后明、清曾两次大修,才得以留下这座庄严肃穆、气宇轩昂的著名古刹。

走过下殿,就来到了朝源观经堂。经堂与其它庙宇正殿大同小异,然却是依岩凿刻的圆浮雕石像群。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里同时同堂供奉着道、释、儒三教鼻祖。正中上方为道家太清、玉清、上清“三清”圣人,左右两侧雕刻着祖孔子、佛祖释迦牟尼、以及神态各异的五老真人等坐像。在中国是一个最具东方文化特征的文明古国,宗教信仰具有悠久而复杂的渊源。各种教派教义分争,天下大多寺院供奉教祖、弘扬教义都是各择其派、经渭分明,象朝源观这样三教合一的庙宇不可多得。由此而知,自古以来道、释、儒三教并非互不相容,时分时合才是历史的真实。这深山密林的朝源观便提供了佐证。迄今,朝源观在中国宗教文化研究中,占有不可低估的学术地位。

二、观主杨来霖的传说

经堂后山是朝源观创建人杨道人第三十九代传人杨来霖的墓室。墓室分为内外二室,外室的这尊塑像便是后来扩建朝源观的39代观主杨来霖的造像。

相传杨道人出生于山林、遍尝百草、炮制药材,曾治好过皇帝女儿的沉疴。他授官不任,但可以奉诏择一地建一庙宇。那时,“天下之土,莫非王土”,杨道人寻遍千山万水,去偏偏慧眼独具选择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江津市四面山造了这座朝源观,不能不让人稀奇。

进入内室,可见到一座巨大石缸,可盛菜油1200斤。杨来霖圆寂前曾嘱咐弟子用此点灯,昼夜不灭,待灯残油尽,卖了菜油,而今只剩下这一空空如也的大石缸,让拜谒者去咀嚼人心叵测的苦涩。

民间流传,当年医术高明的杨道人,医好公主之病,授官不任、赠金不纳,皇帝只好遂其意,让杨道人在泱泱神州大地任择一址,建立寺庙以超凡。杨道人奉诏遍访名山大川,登临过泰山、黄山、游历过庐山、五华山。后受峨嵋山一高僧指点来到川黔交界处寻觅。一日,杨道人路过四面山,偶见这七座山峰排列有序,细看则状如北斗,正应验了“上有天罡,下有地煞”之说,在此大兴土木建立了朝源观,给宗教文化更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

只可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朝源观三十九代观主杨来霖肉身坐化后,短时间朝源观众徒还能遵其遗嘱,昼夜保持灯通明,特别是每到夜晚大小数以百计的灯盏,把朝源观装点得如同玉宇玉阁、玲珑剔透,成为方圆几百里的一大胜景,那时进山朝贡的香客络绎不绝。然而朝湖观的好景不长。自从陕西咸阳来了一个叫唐直珍(洁号慧灵)的游僧后,朝源观就日渐衰败,他见四面山乡民衣食不丰、香火钱不多,便策动几个见利忘义的老和尚,不顾杨来霖道士的遗训,屡屡盗卖点灯的菜油。菜油将卖尽时,在一个风高夜黑的晚上,唐直珍便从贵州习水方向遁逃了。从此,朝源观长夜灯熄灭,香火更加稀少。而朝源观新主持妒嫉杨来霖道士在民间的威望,终日不理法事,甚至掠夺香客,朝源观一时沦为恐怖之地。

纯朴的四面山乡民,感怀杨道人和杨来霖观主生前均喜为民众免费治病救人的恩德,每到夜晚就自发地到我们此时看到的这七座山峰上点灯焚香,遥向朝源观叩拜,愿道士早日死而复生再造福百姓。遗憾的是当时民不聊生、乡民自发的祭礼活动因缺少灯油终未能持续多久,这一带又复归寂静。

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在杨来霖道士周年之忌那天晚上的半夜时分,这七座山峰之巅突然飘起了蓝色的焰火。周围的乡民全都出门观看,以为是有人又在点灯焚香,但分头爬上山后发现空无一人,众人皆称奇。而更奇的是置身于七座山上,均不见一簇火光,只有站在朝源观所在的插旗山顶,才能看到半山这七座山峰飘飘渺渺的灯火。

从此,朝源观的主持深为杨来霖道士的法力震慑,不得不重新祭奉大师,整修扩建寺庙,代代相袭,使朝源观香火不断,终为四面山保留下了天下这一名刹。

三、天下第一奇联

在朝源观这两座山门上,各有两副对联。右山门上联为“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为: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左山门上联为:霞友朝朝朝朝朝朝~朝;下联为:云朋观观观观观观~观。这两幅楹联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特点,把广博的人生哲理概括了出来,用不同的句读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千百年来解读不一。难怪有人称四面山朝源观这两副楹联就是一本厚重的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常读常新。连中国楹联学会前会长魏传统将军也仅为此留下“长乘胜迹联何解,留得通家过此关”,中国著名楚辞专家黄中模教授则为此留下“自非通家,关山可堪过得”的诗句。由此,这两副楹联因其内容丰富,学问艰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联”。